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学习
新加坡的3G应用观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9日 点击:11570

中国的3G牌照于2009年1月7日发放,与最早发放的国家已经有了10年之遥。无论是内需拉动,还是国家利益,各种舆论的关注下,3G承载的期望已太多太多,实现目标的途径却依旧模糊。
    因此,在各种制式纷纷进入市场这个微妙时刻,让我们看看新加坡,这个已经拥有5年3G运营经验的近邻,从先行者的步伐中思考他们的得失,也许有助于更平和地看待3G的来临,并回到产业最本质的层面去努力,为更远的未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通讯产业领域,1981年起,新加坡政府先后六次制定信息通信的国家战略规划,推出“国家计算机计划 ”、“全国资讯科技蓝图”、“智能岛计划”、“21世纪资讯通信技术蓝图”、“连城”计划,以及正在实施的2006年“智慧国2015计划”(iN2015)。其中,智慧国计划中对3G的选择和应用过程,值得我们借鉴。以新加坡3G技术制式的选择为例,2000年3G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新加坡既无力开发自有技术,国土狭小又只能采用单一标准,还要为国家长远发展创造机会,而产业自身高投入、高技术壁垒的特点,一旦选择错误将代价昂贵。
    2001年2月,新加坡宣布:确定WCDMA制式作为国家3G标准。新加坡政府认为:WCDMA拥有最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记录,技术成熟程度首屈一指,并获得世界主要通信设备生产商的支持,不可预见的风险较少;在后续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演进中路径明确,代价最小;欧盟主推,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全球用户规模庞大,方便本土电信企业利用先发优势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市场的发展证实了新加坡政府最初的判断:根据GSA的统计,2008年6月底,全球已有3G网络293个,其中欧洲和亚太地区91个国家部署了211张 WCDMA商用网络,中国联通运营的WCDMA也在其中,占建成网络总数的72%。1232款WCDMA终端、659款HSDPA终端已投入市场。WCDMA成为国际漫游能力最强的通讯制式,对以国际商贸、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加坡有着最直接的战略意义。
    随着3G服务的普及,新加坡在服务能力和效率方面脱胎换骨:2006年,新加坡启动“整合政府2010(iGov2010)”,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体系,为新加坡的市民和企业提供1600项全天候在线服务,其中通过移动设备直接使用的政府服务已达150多项。市民只要利用遍布全岛的3G无线网络,通过手机、电脑随时用博客、网上聊天、短消息或线上聚会、视频等形式参与政府规划的各类项目,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政府资助下,员工人数在250人以上的企业均建立了网站,并使用了互联网和宽带上网服务,支持3G的无线接入服务。
    2006年10月,新加坡综合诊所管理系统建立,已有315家全科诊所加入了该系统,利用宽带和3G确保及时更新、提取患者记录,协助医生实时读取准确的患者信息。
    2007年5月,新捷运(SBS Transit)开通智慧线路信息系统(iris),出行前或在路上,乘客可以用3G手机登录到新捷运的网站上,查询到所要乘坐巴士的站点和到站时间,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
    2007年8月,新加坡实施世界上首个横跨交通和零售电子支付等多个领域的全国性互操作小额支付平台—— “免接触式电子钱包应用”,市民使用一卡支付交通、驾驶和零售费用。
    2008年2月,新加坡向所有游客推出“数码服务台”服务,游客用3G手机下载相关软件后,只要在线输入个人喜好和所在地点信息,就能获得相关的活动、饭店、商店和景点建议。
    2008年底,新加坡港口的智能化物流平台持续升级,利用3G与RFID射频技术的集合,客户通过手机实现全时智能监控。
    由此可见,在新加坡,3G应用从来就不仅仅是生活娱乐、商务运营节约成本这么简单的定义,而是以“资讯通信产业驱动的智能化国家、全球化都市”这个国家战略的鲜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