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新闻
千企登云”效率提升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5日 点击:6065

来自:襄阳日报 时间:2019-12-03
     

设备间实现互联互通,在线、离线、忙碌、空闲及设备故障等状态及上道工序进展等工艺进程实时传送到信息中心,实现智能调度、高效生产……在襄阳,一批企业已经尝到了“企业上云、智能制造”的甜头。

在11月19日召开的襄阳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暨“千企登云”行动集中培训大会上,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的专家以及骆驼集团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从不同角度为与会企业详解“登云”的好处,让企业家们感受到,“云”就在身边,“登云”大势所趋。

明确需求选好“云”

企业“登云”是指企业通过网络,将企业的基础系统、管理及业务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等服务,是提高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千企登云”主要有四项内容:推动企业IT基础资源“上云”、管理信息系统“上云”、业务应用系统“上云”和生产设备“上云”。

“提质、增效、降本、减耗”,市经信局信息化推进科科长陈建军在推介企业“登云”的目的和意义时,反复强调这四个关键词,希望企业能够明确“上云”目的,围绕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企业需求。

目前,襄阳市已经有不少工业企业成功“登云”,成效显著。

骆驼集团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刘渊表示,企业“上云”实现了“连接、协作、共享、共赢”,线上下单线下服务、蓄电池全球业务交易平台、废铅回收业务等三个项目“上云”后,效率大大提升。以蓄电池销售云平台为例,月均服务客户数为1064家,月均接单量为3.6万单,月均销售电池为125.22万只,节约人力成本85%,故障率仅为0.01%。“以今年‘双十一’为例,我们一天处理了一万个订单,而没有通过云平台交易之前的‘双十一’,一天仅能处理200个订单。”刘渊说。

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上云”前,该公司只是通过单机版的财务软件管理企业,信息化程度很低。随着企业“上云”工作推进,企业所有数据实现了网上流转,协同办公、销售、采购、库存、财务业务全部“上云”。采用云服务后,每年IT建设成本降低80%,人工效率提升30%,企业各项数据完整率提升80%,内部审批效率提升30%。

襄阳企业“登云”有基础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作为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我市跨越崛起的重要支撑来抓。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襄阳已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光纤传输骨干网的重要枢纽,集聚了华为华中大区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等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服务器达15万台,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拥有软件开发企业200多家,面向工业领域的软件开发企业80多家,基本具备提供在线监测、运营优化等服务能力;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8个,国家级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个,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企业)试点示范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9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33%,数字化设计工具应用率达43%,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39%。

我市的企业“上云”工作从2018年正式开展,经过两年的学习探索与试点推广,全市企业“上云”比例明显提高,数据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慢慢得到普及。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千企登云”

“推进智能制造,互联互通是关键,信息集成是重点,数据分析是灵魂,所以我们号召企业‘上云’,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变企业过去传统的数据利用模式,打破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通过数据挖掘出知识,通过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陈建军认为,特别是对于广大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上云”可以不再购置大量信息系统固定资产,而是按需使用云服务模式,减少企业成本投入。

陈建军告诉记者,经信局正在对“千企登云”进行调研。当前影响企业“上云”的主要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有的企业以为上网了就是“上云”了,有的企业则担心“上云”会带来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他表示,服务商提供的“公有云”“私有云”安全有保障,“上云”绝不仅仅是上网、建立网站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格化等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5G时代到来,将实现低延时互联互通,再加上云端信息集成,最终必将促进智能制造。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深入各县市,针对各地产业发展情况,邀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上云”宣传和服务,推动云平台服务商和应用企业的供需对接,及时准确掌握企业“上云”动态,务实推进企业的“上云”进程。

“在‘千企登云’工程中,政府只是起宣传、引导和服务的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和市场。”陈建军表示,省政府将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安排5%左右用于支持全省“万企上云”工程,市经信局将尽快拿出补贴范围和标准,同时利用好我市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智能制造等政策资金,充分调动企业“登云”积极性。